close
大概是五年前,幾個朋友談到楊德昌的電影「一一」,有人很喜歡有人很不喜歡。我不太進入狀況,可能是因為過去雖然看過一些楊德昌的電影,但始終沒有貼近或很深的被打動的感覺,只記得一些零星片段,所以後來的「麻將」、「一一」我都沒看,也無法加入他們的討論了。

幾個星期前,居然在音像店發現「一一」的蹤影,我想起當年的討論,立刻買了一張。昨天在網路上看過楊德昌過世的消息,回家後立刻把「一一」找出來,就當作對這位導演的一種悼念吧。

我非常喜歡「一一」。我覺得他把十幾歲到五十歲左右的某些人的生存狀態或感覺,犀利的呈現出來,人生就是這樣有荒謬有溫情有無知有遺憾,有一個對世界的想像,但這個想像和真實的人生永遠對不了線。電影裡吳念真演的那個角色說,和初戀女友分手後,他突然感覺到所有的音樂他都聽懂了。而我的感覺是,到了現在,才終於看懂了一點楊德昌的電影。

170分鐘的電影,可以說絕無冷場的過去了,看到他們一群人在鋼琴酒吧唱「壽喜燒」這首歌,我想到我父親,還掉了幾滴眼淚。我覺得這部電影就像一面鏡子,每個人在裡頭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回憶,這個回憶不是你如實的也發生過這些,而是那種感受甚至那種氛圍是如此熟悉。

「如果讓你重新再活一次,你會和現在有所不同嗎?」我經常想到這個問題,也曾經以為,如果一切重新來過,我應該會比現在更快樂。但是後來,我越來越感覺到不是這樣的,如果重新再活一次,你逃避了過去所有的遺憾,但,你還是會遇到新的問題,還是會想,如果我重新再活一次……,人就是不斷的在這種念頭裡輪迴。所以,在電影裡,聽到吳念真說,其實人重新活過可能還是會跟以前一樣時,我很有同感,只要人沒有改變,選擇和煩惱,依然會改頭換面的重新來過。

看到一本好看的書或電影,有時我會覺得如果更早一點看到對我的影響可能更大,但其實是,如果不是在這個時候遇見,我可能完全無法理解,因此太早的相遇,可能反而是一種錯過也說不定。

這五年,大概是我人生改變最多的五年,也因此我終於可以看懂了更多。

突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的老闆很不喜歡「一一」,原因是初戀情人在分手二十多年後重逢,兩人還同住一間旅館,居然「什麼都沒有發生」,他覺得實在太違反人性了。

沒看電影前我覺得老闆是對的,看了電影之後,我覺得一個沒有辦法重新開始的故事,如果還有一點珍惜跟純真,也只能是這樣的結束。不過,可能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吧?

本來想至少一個月不寫部落格,下午看書時,卻屢屢縈繞著昨天的電影畫面,我覺得「寫」意味著我的意志薄弱,但想寫卻又不寫,也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所以,也還是這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onea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