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一個懶散的電影觀眾,其實也是一個懶散的小說讀者。從我的部落格裡可以看出來,不論電影或小說,有許多值得細究的議題,都被我輕輕放過。原因很簡單,純粹就是不想想太多,覺得看時懂得多少就是多少,除非我要認真的寫一篇文字。最近關於「海角七號」的評論非常多,我幾乎一看標題就略過,什麼殖民地陰影底下如何如何,什麼台日苦戀,我絕對不懷疑這些作者的論述能力,但是一來沒看電影前,我不想知道太多劇情,二來,只要看到文章標題,內容會是什麼,大概也不難猜到。

不過,最近看到YZ在部落格寫的長文,倒突然讓我產生討論的衝動。不過,我想寫的不是針對YZ內容的討論,反而比較像是,他提到的一些問題,引發了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僅僅是個人的想法,而非論述,我想我對這些問題是沒有論述能力的。

我想的第一個問題是,做為台灣的子民,我們該如何看待被殖民的過去?我相信每一個台灣人家庭,都可能三明治般,對日本夾雜著不同的情結,而且每一代又各有不同。以我來說,我祖父出生時是清朝人,後來就被迫當了日本人,我父親小時候以為自己是不住在日本的日本人,一九四五年以後才知道自己壓根跟日本人沒關係。我祖父在日本投降後,改名為「漢生」而且此後絕口不說日語,但我父親和姑姑、叔叔們吃飯聚餐時,他們經常酒後就唱起日本歌來。

我小時候曾和父親有個闔各言爾志的對話,我問他小時候的志願是什麼?他說,其實他當年很想唸日本的砲兵學校,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時,我剛知道奈良是以長安為藍本建造的城市,所以我說,如果到奈良讀書也是挺好的。我父親頷首道,奈良在戰前是有個不錯的大學的。然後,在國民黨教育下的我,當然就很「義正辭嚴」的跟我父親說了,可惜日本人侵略我們,所以我很討厭他們。這時我父親也就懶得多說什麼了。幸好我當時反應慢,如果我反應快,話還可以說得更傷人,比如說,我就可能問他,唸砲兵學校會不會最後打傷的是自己人?

我媽媽那邊的關係就更有趣了。我外曾祖父當年跟羅福星一起抗日,現在老人家還住在忠烈祠裡。但我外祖父跟日本人相處挺好,他因為有不少日本客戶而發了財。日本投降後,他極為痛恨國民黨,到了民進黨終於可以建黨時,他不管自己高壽若干,而搶著加入民進黨。

一個台灣家庭的不同世代,面對的是不同的國族認同情境,我覺得我們沒有資格去質疑,父輩的生活記憶、對日本的態度是否政治正確,因為那是他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茂伯,騎著車送信時,唱的可是日本歌,這裡沒有美化,沒有陰影,而是真實的回憶。在看「海角七號」時,我有個印象,僅僅是印象,這部電影在處理曾經生活在日本統治底下的人的過去,是理解而寬容的,是作為一個客觀存在事實而看待的。

問題二:日本跟台灣現代性的問題。我認為YZ提出不要因為日本對台灣的建設而忽略侵略的本質,這正可以顯示這些年台灣史的教育是有成果的。因為,過去在國民黨的教育底下,他們宣傳的是,日本是如何侵略我們,而絕口不提,如果不是日本,台灣不會這麼快就有現代城市的基層建設。而且不要說台灣,不論中國民族主義多麼高張,大概也很難否認,現在城市發展最快速的地區,像是上海、大連等,都有被殖民的過去,更不用說香港、台北了。

承認日本對台灣的貢獻,不是為他們的侵略尋求正當性。而是在作為不可逆反的歷史之前,要大家不要忘了日本雖然對台灣建設有貢獻,但他們其實是侵略者的本質,這點完全沒錯,但又有何意義?誰會認為,日本侵略鄰國是對的?誰會認為,日本對台灣有貢獻,所以他侵略我們就是應該歡迎的?也許真的有過這樣的論點,那就原諒我的無知了。

接下來,我想討論的是情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onea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