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大裁員消息傳出那兩天,我在敬愛的寶姐家。我說,當初進時報的時候,我還以為會在那裡待到退休呢。寶姐說,我也是啊。沒想到十年就夢醒了。我們兩個時報的退除役官兵,頓時都感覺不勝欷噓。

就像一艘船快沉了,早點離開的人就被說成有先見之明。最近有位朋友還不忘對我說聲恭喜,雖然我們擅長的事情在台灣都已經是夕陽產業,悲和喜之間,不過是五十步和百步之間的調侃與自嘲吧。台灣的媒體和出版產業到底會走到哪裡可以止跌回升呢?昨天跟同事午餐時,提到現在腳踏車店可已經變成熱門行業了,這是前幾年無法想像的,問題是,這樣的榮景也可能是曇花一現吧?

在時報寫觀念平台的短短時間裡,我最得意的一篇文章就是幾年前預告自行車時代的來臨,當時負責那個版面的三毛虎哥還跟我說,我自己現在都經常騎腳踏車,卻沒想到這是一個新的社會趨勢。一向溫暖平和的三毛虎哥,總是對我們鼓勵有加。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總覺得這些似乎讓我得意的事情,卻適足以暴露出自己的缺點。我的確有可能比別人可以更早看到一些什麼,但是我永遠會與這些趨勢擦身而過,就像當年選擇到北京一樣,判斷不算錯,卻總是不能變成成果,最近我經常想,與其去具體的考慮未來要做什麼,還不如反省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其實媒體生態的變化是幾年前就可以預見的事情,只是承平已久,大家都不相信最壞的情況可能發生,現在連時報都距離關門只有一步之遙,最壞的時代是真的已經來臨了。我感覺到的恐懼是一種板塊移動,如果我們要思考未來,似乎已經不是在現有熟悉的產業裡作選擇,而是這個產業也可能全盤崩壞,我們要如何跳脫這個產業尋得一個生機,或者讓這個產業可能有一個生機呢?

覆巢之下無完卵,時報如果關門,一定會牽動循環效應,就像如果沒有開卷了,也意味著台灣的出版沒落,再也無法支撐這樣一個版面。

不過,就跟前面說的一樣,如果個人都必須意識到自己面臨的變局是一種板塊的移動,你不但必須跳開過去習慣的思維,也必須形成一種與時俱進的行動力,那麼一直要警覺社會趨勢的媒體是不是更需要如此?

晚清的士大夫不是沒有學問沒有能力,只是視野囿於傳統,無法應付千古之變局,台灣媒體的困境,也大約如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onea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