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是個好地方,有時去逛逛會發現有趣的東西,有時也可以聽到一些錯過的流行歌曲。前一陣聽到蘇慧倫唱一首他自己的老歌,就覺得挺好聽的。上星期我跟一個朋友碰面,想到他曾跟蘇慧倫演對手戲,我立刻興奮的說:「沒想到他唱歌挺好聽的耶。」朋友說:「他唱歌的確不錯啊。」看我這麼高興,他又補充了一句:「我還跟他演過床戲喔。」「真的?」「是啊,就是兩個人躺在床上看書,這也算床戲嘛。」「噢。」

這倒讓我想起一件事情。我很少看電視,忘了幾年前,有天無聊打開電視,正好看到公視播映「童女之舞」,我看了哈哈大笑,因為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像裡頭蘇慧倫的樣子,一個跟演鍾沅的那個人有點神似,據我所知這兩個朋友彼此都不認識,但卻在電視裡被湊成一對了,怎不讓人覺得好笑?不過,我也只看過這麼一點片段而已。

想起這事,讓我突生思古之幽情,所以我在網路上找了一會,發現可以看到「童女之舞」電視劇,我看了一會,發現品質甚不好,也就不看了,倒是又找到〈童女之舞〉這篇小說。

這是一個讓我覺得很奇怪的事情。這篇小說我至少看過兩次,當年得到聯合報小說獎時應該看過一次,我還隱約記得,當時擔任評審的齊邦媛曾對其他男性評審說,這篇小說寫的心情只有我瞭解,我們唸中學的時候,經常跑到教室窗邊,就為了看一位學姐遠遠從校園走過。

另外一次,就是作者出書的時候,我還採訪過他呢。但是稀奇的事情就在於,我重看這篇小說,卻彷彿像第一回看到一樣。

邊看我邊想為什麼呢?我勉強想到一個原因是,我覺得這篇小說的人物沒辦法取代當年看朱天心《擊壤歌》時的印象,不是寫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看《擊壤歌》時我還在念國中,當時看的什麼東西都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幾次都把〈童女之舞〉的印象覆蓋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不過這個問題可能電視劇比小說更嚴重,就是那個鍾沅,實在讓人無法理解為什麼男女老少都會愛他愛得要死要活的。朱天心筆下的「喬」就有魅力多了。

我只是事後回想當年為什麼看這篇小說屢看屢忘的原因。不過這回重看時倒是和以前不同的,感受到一種年輕的感情萌動的而又澎湃的情緒,這是屬於十幾歲時的夏天才會感覺到的東西,然後就是不斷的失去了。寫到這裡,我突然想重看顧肇森《貓臉的歲月》,不知道現在重看,是不是還有當年那種激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onea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