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家都一樣,經常不經意間想起一個人、一首歌,或者記憶裡某一個殘屑般的場景,然後油然興起一種傷感,因為自己和那個場景之間,早已相隔一個如冥河般無法重現的時光。

下午游完泳回到辦公室,神出鬼沒的沈公已悄悄的來過這裡,並且在我桌上留下一本我央求他幫我找的書:「羅莎盧森堡傳」。多少年前我在金馬獎影展裡看到一部電影「羅莎盧森堡」,我非常非常之喜歡,也對主角產生極大的好奇,但是台灣能找到他的傳記或作品極少,印象中只在董橋的文集裡看到幾則羅莎盧森堡日記的引文,當然,之所以只看到這麼少的東西,可能也是因為我的熱情時起時滅,也根本沒有用心找過吧?

不知道是不是從桌上這本傳記,我想到多年前看過的電影,然後毫無來由的我想起一個人的名字:陳輝龍,幾乎就在看這部電影同時的那幾年,我把陳輝龍所有的作品都看完了,從此就再也沒看過他寫的任何東西,甚至他後來還有沒有出書都不知道,但我就是這樣奇特的在一個異地的午後想起他。

幸好現在有很方便的Google可以略微補充在時間理錯失的一些訊息,也看到他出現在一些的部落格裡,從這些人的文字中,我可以感覺到一種相當類似的迷戀,雖然對我來說,這個時期相當短暫,但現在回頭注視這個片段,我仍然能夠從裡頭看到過去的自己到底喜歡過什麼,嚮往過什麼。

前兩天跟陳冠中聊天,談到一些類似文學啟蒙的經驗,他很坦白的說,當年在香港,能夠看到的中文作品有限,因此對他來說所謂的中國文學,是從張愛玲開始的。我認為他說得很誠實是因為,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文學最容易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印記的東西,有時不見得是那些泰斗級文物的傳世之作,就像陳冠中認為自己當年受張愛玲影響很大,而後來當然知道更多如魯迅、巴金等在中國現代文學更有地位的人物,但是這些人對他已經沒有那樣「籠罩性」的影響力了。

然後,他也問了我,到底我受過哪些人的影響呢?這麼一問我真的茫然了,我想和我同代人,都一定看到村上春樹、昆德拉、馬奎斯、雷馬克 (這可能是我個人小時的偏愛)的作品,而在中文創作的作品中,張愛玲、白先勇、歐陽子、叢甦、於梨華、黃春明也都是青少年的讀物,但我必須很坦白的承認,雖然張愛玲的作品極有魅力,但我卻鮮少受到他的影響,原因很簡單,我的路數錯了,我一開始看他的作品就是「赤地之戀」、「秧歌」,等到看他的短篇小說集時,我覺得已經過了那種被「籠罩」的階段了。然後朱家姊妹、施家姊妹,好像這樣也大致就畫出一個輪廓了。

不過這些只是梗概而已,我記得自己還喜歡過王鼎鈞、朱炎的小說,瓊瑤早期的小說每本都讀過,以前的我有個習慣,如果喜歡誰的作品就會儘可能的看完,也因此有短時間我把陳輝龍的作品都看完了,看完他作品的同時,也看完鄭寶娟所有的小說。

不過,如果沒有今天看到那些部落格主人寫下的線索,乍然問我為什麼那個時候喜歡他寫的東西,我可能完全答不上來,但是現在我可以清楚的說出,他曾經描繪的,拍照、流浪,去看見那些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甚至有點虛無的生活,都曾經是我嚮往的,只是我有限的行動力,讓我只能裹足不前的從文字裡彌補一些失落。而後來,其實也許並不是那麼公平的,在我心裡村上春樹完全取代他的位置了。

現在我看的小說以翻譯作品居多,中文創作的小說看得很少,其實我不太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尤其是過去我耽讀如此多中文創作的小說,有些人也許如今已經為人所遺忘了,但是我在他們的小說裡卻曾經得過如此多的安慰與眷戀,像是一個又一個美夢一樣。

這樣的轉變是不是年紀的關係呢?還是我已經跟中文創作的小說脫節後,距離就更遠了呢?這真是我不明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onea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