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我跟咩仔打算去看蔡明亮的「臉」。但是因為聽到太多可怕的評價,後來我們有點猶疑,是不是該改看胡士托呢?還是乾脆去看「聽說」?最後我們覺得就因為「臉」的評價非常兩極,所以更應該去看看。

 

我不太喜歡「天邊一朵雲」,原因是我覺得很做作,當然這也只是我的想法,別人可能不這樣認為。直到現在我只要想到李康生貼著亮片好像蜥蜴那一幕,我就覺得受不了,這真是我不能理解的藝術。

 

在這樣的印象之下,我覺得「臉」好看多了。雖然不是用試圖讓人理解的方式說故事,但是許許多多的畫面,如果把它當成一筆一筆的印象,經常可以在每一個拼貼的瞬間,讓人感覺很美。不僅是一張一張停格時的臉,也包括杜勒麗花園裡雪景與鏡面的折射,就連在「天邊一朵雲」裡我受不了的歌舞表演,在「臉」裡頭也有趣多了。

 

不過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突然想到一個可能很無聊的事情,也就是所謂偉大演員的脈絡。在電影裡有一幕尚皮耶李奧和李康生唸著一些偉大導演的名字,然後在李康生與尚皮耶李奧和芬妮亞當等人演對手戲時,我感覺這是蔡明亮藉由這部電影把李康生放在與這些已經在影史中必定留名的演員中與他們並駕齊驅的脈絡裡。這種感覺到最後一幕更明顯,也就是導演也出現在最後的鏡頭裡。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作者不但在自己的作品上簽了名,而且知道這部作品會被典藏,於是也把自己的影像收藏在作品中,有種藏諸名山的意味。也許這種感覺是我的過渡解釋,我只是覺得,這是一種很有企圖心的簽名方式。

 

另外我還想到一件事情。當這些演員用這種方式表演時,到底演員能夠表現的地方有多少?我覺得李康生在草叢裡和另一位男演員彼此撫摸做愛時,演得非常好,但是在其他鏡頭裡,好像永遠都是用同一種表情來表達。就像電影中的母親去世後,陳湘琪把冰箱裡的東西拿出來,楊貴媚又把所有的東西放進去。他們臉上的表情,那種悲哀的方式,讓人覺得很膚淺。相反的尚皮耶李奧不論是在公園昏睡或是埋葬小鳥時的「臉」,以及他和芬妮亞當演對手戲時兩人的「臉」,都讓人覺得那裡頭有更多的東西。同樣一部電影,同樣的導演,為什麼導演的班底反而給人的感覺那樣缺乏新意呢?莫非他們太熟悉導演想要的是什麼?

 

在寫這篇之前,我特地再把張小虹寫的文章找出來看。我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這部電影,尤其是像我這種只能看熱鬧的觀眾。而且就我所聽過的負面評價來說,我覺得其實電影其實沒這麼不好,有很多地方是很有趣的。但同時我也覺得,執迷之處反為弱,導演最在意的東西,也許反而讓人失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onea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