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1573.JPG

 

「太理性了書店開不起來。太感性了書店開不下去。先感性後理性書店越開越違背自己初衷。所以想開書店就趕緊開,根本不要想那麼多。開不下去了也不要勉強,也不要想那麼多。人生怎樣都是死路一條,關鍵是如何生得有意義。」—讀易洞書房的經營哲學


因為要寫一篇短文,所以最近去了一些新的書店,或是類似像讀易洞那樣比較像書吧的小店。其實北京現在所有民營書店都知道,只賣書可不行,一定得結合咖啡、藝文活動等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每個書店都必須尋找適合自己的定位和屬性。


讀易洞書房就在我的辦公室附近,它面積非常小,陳列的書嚴格說來也不多,但給我的感覺卻很好。每個被區隔起來的空間,都有著如洞穴般隱密、安寧的感覺,讓人覺得這是自己可以栖居之地。而且他們也有一群具有文學博士頭銜的學者舉行的俱樂部,定期輪流主講一個題目,在北京這個龐大的文化城市中,他們小小而講究的扮演著一個文化據點的角色。


其實我在這裡停留的時間非常短,後來我想,這個小書店可以打動我的原因,在於他們想說的話都藉由對空間的細心規劃來訴說了,他們想呈現一種生活的美感,而也的確努力的想表達出他們所感覺到的美來。(呃,如果上面照片無法讓人看了有共鳴,其實是要怪我技術太差了)


這讓我回想起我對某些北京酒吧的喜愛與厭惡。北京酒吧本來就與走豪華時尚路線的上海酒吧非常不同,但是如果他能表達出一種美感,就像當年白楓酒吧那樣,不算精緻但有種隨意自在,反而這可以呈現出北京那種不拘小節卻又安適的風格,問題是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不拘小節卻安適」的氛圍必須有種真誠而且實在的體會,他們把這個原則當作經營酒吧只需要很低的門檻,很庸俗的氣氛,很粗糙的家具就可以應付,這就是多數後海酒吧快讓我抓狂的原因。


當你走入一個空間,其實它就開始與你對話,你們都在審視彼此是不是同路人,你在這裡是否感覺適得其所,就像永康街的卡瓦利,無論何時我走進去,都可以感覺寧靜,不論週圍人聲是否吵雜。


過去北京給我的感覺是,要走到這一步還很遠。現在我覺得也許只在彈指之間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onea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